作者: 林琦萱/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
長照是目前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後,大家關注的議題,指的是針對身體活動和認知功能受損而慢性失能,以至於日常需要無法獨立自主需要倚靠他人協助的照護的情況,也帶出了照顧者這個角色和族群。有多少悲劇都是在照顧者無力負擔照護的壓力而發生的,許多照顧者從職場上退出,進入照顧的角色,燃燒自己的生命,延續所愛的人的生命;照護的本質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,當中需要承受很多對自我和關係的失落,照護的內外在壓力更是不在話下,更多的時候是自己和自己內在的衝突和痛苦。筆者多年服務於失智症家屬的經驗中,深深體會到照顧者並非技術和體力上的負荷,「心」才是支撐每個照顧者能夠在這條艱困且不知道盡頭在哪裡的路上,走下去的力量。甚至很多照顧者在患者離世後,繼續成為照顧領域的志工,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轉化這樣的辛苦來成就更多的家庭?答案是-他們從失去中,重新找回自己。
筆者從療癒心方向這部電影中,看見了照顧者從破碎的生活中,重新把自己拼湊起來,讓自己成為更完整、更有力量的人,這部電影正是濃縮了許多照顧者的心靈片刻。我也試著以觀影後的心得和看見,分享一些照顧者自我照顧的方式。
女主角Vlasta是一個居家照顧的護士,將自己全然地投入於照護病人、照顧木訥的先生、叛逆的女兒。直到被診斷為胰臟癌末期,日子所剩無幾的她,開始想到”自己”。
Vlasta在醫學無法給予治癒的希望後,開始轉向尋求生命的平衡,能量大師指點她胰臟的痛楚,反映著無法吸取生命中甜美的養分、不知道如何享受生命。Vlasta從身體的痛及愉悅的動,初次接觸到屬於自己的感受-巨大的痛楚、身體輕盈的美好。一心尋求療癒的她,積極的認識自己,了解一直以來忽略自己、壓抑自己的需求照料他人到頭來,卻不懂得如何呵護、疼愛自己。
心靈導師引導她看到一顆枯木,讓她去思考她該怎麼對待已經乾枯的自己。只見在荒野中她細心的包紮這棵樹,然後在夜光中點燃火炬,燒毀乾涸的自己,在黑暗的曠野中觀眾也一同感受,面對前方的未知和死亡的極度不安感,同時也痛苦的接受自己的肉身已無法挽回的消逝中。
與自己有了心靈的接觸後,Vlasta對著丈夫表達遭到拒絕覺得孤單的不滿、希望能再次擁有對彼此的熱情和渴望、朝著女兒吐露自己很想要她能夠主動的擁抱她、對於過去不曾相信的事物也抱持著好奇嘗試的心情去體會-教青蛙走青蛙專用的地下道!因為愛在自己的生命中流動了,也能夠以慈心去面對這個世界的生命。
電影的最後,在一場具有傳承和延續愛的家庭婚宴上,Vlasta與丈夫再次有了熱情的連結、也表達了對女兒的愛與在意。鏡頭在一片歡愉的音樂背景中,停在一張空椅子上-再美好的相遇都有結束的時刻…
從這部電影中,我對照顧者有一些愛的小提醒,鼓勵照顧者自由的選擇幾樣做為愛自己的小練習:
- 穿上自己最喜歡、最好看的衣服
- 去嘗試一件新鮮的事物
- 運動-在汗水中感受自己
- 找朋友聊天
- 去靠近大自然
- 在不傷及自己和他人的情況下,做一件自己覺得不可以的事
- 告訴你愛的人,你有多在意他們
- 擁抱一下你的家人
- 大哭一場
- 吃你最喜歡的食物
要記得,生命可以是一場盛宴,你需要學習豐盛的款待自己,且要賓主盡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