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xels-photo-14303  

 

撰文:李嘉修(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兼任臨床心理師)

文章連結:http://m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…

(原文刊載於2010.2.1《自由時報》,授權天下雜誌群使用。)

 

淑麗(化名)在晤談室裡,哭訴著心裡的苦,

說她要伺候公婆三餐,要照顧兩個幼子,要料理家務,還要面對小姑的冷言相向,而老公卻老是以工作繁重為由,不僅不聽她訴苦,還要求她扮演好家庭主婦的角色。

淑麗說到委屈之處,不禁在晤談室裡,激動地放聲大哭,甚至身體發顫、抽噎,

我請她深呼吸幾口氣後,她哽咽著聲音問我:「為何我會變成這樣?我是不是有病?」

 

個案進入晤談室,往往是因為生活、人際、工作或身體問題等種種壓力,產生適應障礙與情緒困擾,接受心理協助。

然而,有些個案更因為壓力累積過久,或是壓力一下來得太大、太突然,使得情緒變化過大,像是暴怒,

或情緒長期處於低潮,而難以接受自己有如此負面的情緒,心生惶恐、憂鬱,或憤怒等次級的情緒問題。

 

換言之,次級的情緒問題就因為自己的負向情緒,而產生負向情緒。

例如,因為最近常發脾氣,而感覺內疚、懊悔;因為常陷於低落的情緒之中,感到沮喪、絕望;因為擔心自己會緊張,又感到焦慮不安。

這些次級的情緒問題,常使得個案的問題猶如雪上加霜,

即除了原先的壓力所導致的情緒困擾外,又因為這樣的情緒困擾,再衍生了額外的情緒問題。

 

所以通常我會先協助個案面對其次級的情緒問題,去檢視這些情緒背後的思考,

例如,為何無法接受自己有憂鬱的情緒?為何不能接受自己暴怒?為何難以允許自己緊張?

然後慢慢引導個案,去感受自己的情緒,讓個案理解她並不會因而發瘋或喪失理智,

進而接納、容許自己有這些負向情緒,讓心情能漸趨平穩,

在痛定思痛過後,繼續面對與解決現實生活中,實際遭遇到的壓力問題。

 

研究指出,自我寬恕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指標。

因此,饒過自己吧!

別再度責難自己,允許自己在特定的時候,有一些不舒服的情緒。

光怨懟他人為何不了解與接納自己,是難有任何改善的。

如果連自己都難以自我寬納,別人又如何接受自己呢?

唯有自我寬恕與接納後,才能重啟心靈的自由,也更能夠寬恕他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杜華心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