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raduation-1695185_1920.jpg

 

對大學生來說,大學是開啟生涯探索及選擇的階段,了解個人生涯價值觀、認識自己的興趣和能力,以此建構生涯方向和目標,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。然而,有些學生在面對個人生涯抉擇時的困難,除了受家庭環境、社會價值觀、職場生態因素的限制外,往往更是來自於對生涯的不合理期待或錯誤認知,而限制個人探索的多元性及願意嘗試的主動性,更因生涯抉擇中產生的不確定性和焦慮感,無形之中影響個人潛能的發揮。因此,若能了解學生的生涯期待,並從旁協助和討論,就有機會幫助學生在生涯的道路上走得更順利。

 

以下,是在實務上常看到學生對生涯不合理的期待或迷思:

 

一、「我選的職業攸關未來生涯的全部,不能不慎選。」

 

這樣的迷思,主要是把「職業」和「生涯」混為一談。「職業」是指個人所擔任的職務或工作,並發揮個人專業能力完成,要回答的問題是「我想要做什麼樣的工作?」;「生涯」的定義較廣泛,是指個人選擇符合其價值觀、能力、興趣的一組獨特生活形態,包含人際、家庭、工作、休閒等目標的實現與完成,要回答的問題是「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?」。因此,職業的選擇只是個人生涯抉擇的一部分,且生活形態也會受個人職業的影響,例如若假日值班,家庭的聚會休閒時光則需另做安排。因此,當引導學生思考個人的職業選擇時,除了以工作環境、專業領域、個人興趣來衡量外,也可同時把所期待的生涯形態、夢想目標納入一起考量,才是完整的生涯規劃過程。

 

二、「在生涯上,我一旦做了選擇和承諾,就不能改變。」

 

上述的想法,是來自於生涯抉擇只有一次機會的謬思。往往學生因為無法看清生涯有多種可能,以為做一個決定就無法改變,因而產生巨大的焦慮感。事實上,生涯是「變動性的延續,而非穩定性的結果」。上一個探索的經驗,可能是協助自己在下一步做出更好的抉擇,而這樣不斷釐清的過程中,才會逐漸了解自己、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涯選擇。

 

三、「萬一自己選擇的職業不如預期,就代表我失敗了!」

 

其實學生對於原先職業的想像,很難有準確的預期結果。因為即使是同樣的專業領域和工作角色,但因為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不同,以及想法和做事態度不同、加上工作團隊的氛圍和工作環境,都會因狀況有所不同,使得實際上進入職場後會發生不如想像的結果,是很正常的情形。因此,結果不如預期不代表著當初的決定是錯誤的,相反的,這正是代表個人挑戰和克服困難的開始!

 

四、「我要完全採納家人及前輩的意見是重要的。」

 

徵詢家人和前輩的意見,是每個學生在做生涯選擇時都會考量的因素之一。然而,畢竟每個人的經驗都不同,若學生是「完全」以他人的意見作為決定的依據時,則會使個人的抉擇受限。此外,我們在做生涯的決定和承諾時,必須學習釐清自己的價值觀,傾聽自己的聲音,了解個人的生涯期待和目標為何,如此一來,才有機會學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。

 

五、「一定要有明確的資訊和計畫才能開始嘗試和行動。」

 

抱有上述的想法,容易使學生產生拖延心態而耽誤行動。往往「收集資料」和「行動」是相輔相成的過程,當我們投入時間在探索和行動,就可以更釐清一些狀況,例如「先能參加相關的企業實習或訓練,才更能知道組織運作是怎麼一回事」。因此,嘗試和行動是通往擁有用更多訊息及釐清機會的可能。

 

六、「為了避免生涯焦慮,要快點做決定才行。」

 

很多學生在畢業即將出社會之際,心中多少會有一股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。然而,我們卻忽略了焦慮是一種正常的過程,而且焦慮是難以「被避免」的。其實,焦慮的存在反而成為一種對我們勇於面對挑戰和考驗的提醒,讓我們在未來的每一步都可以謹慎小心的思考,做出正確的決定。當我們一旦通過考驗,焦慮就會消失,並看見我們正為我們的決定負責。因此,面對生涯焦慮是我們每個人必經的過程,惟有用正向的心態去面對它,才能在這樣的焦慮中做出明智的決定。

 

以上,是大學生對於生涯常見的迷思或不合理的想像。常常這些想像或想法會阻礙學生多元發展或探索的機會。若導師們在和大學生的相處過程中有機會和學生聊聊,就能幫助學生學習和焦慮共處,協助學生在不確定中逐漸釐清自己。

arrow
arrow

    杜華心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