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喜歡實體課程,面對面的說話與覺察彼此的感受,人與人坦承的互動讓我覺得很愉快,不過疫情翻轉了我的認知,在有限制的空間與時間,要與人說話與分享,或許線上對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我考量工作無法固定請假的時數太長,所以看到梅慧老師開辦的線上課程,又是從中午休息時段開始,讓我太驚喜有這樣的安排與選擇,豪不猶豫點選報名。
 
如果我只有讀【非暴力溝通】這本書,我會認為它是很不錯的工具書,書中的範例我會想到的時候拿來使用,但,僅只而已。開始了線上【非暴力溝通- 理念篇】,梅慧老師老師第一堂的破冰,讓成員分組練習對話來覺察彼此的狀態,我認為我很需要熟悉一下夥伴,然後分組說說話,我感到有同伴的溫暖與愉悅。
 
我聽老師講解才慢慢了解什麼是動態的語言與靜態語言的不同,什麼樣的心態與表達阻礙了善意的傳達,很多恍然大悟的時刻,但又很多新的理念如迷霧又團團圍住我,接續第二跟第三堂課,運用學到的行動語言來溝通,很開心學到自己認為很有趣的知識,同時也迷惘非暴力的語言方式,真的適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嗎?
 

 

透過梅慧老師讓我們練習生活對話的句子,讓我們浸潤使用非暴力語言的觀察、感受、與需要,從剛開始硬梆梆的使用方式,到愈來愈通順的表達,累積了我的信心,然後很快地第四堂理念課就結束了,我又困惑了,因為我認為自己還不是很熟練使用這種表達方式。幸好後面還有實踐篇,實踐篇讓我們更深入探究自己的冰山並同理對方的感受,因為常常挖掘自己太多的內在,淚流不止,我對自己這麼親密感到陌生與窘困,不過一次次的練習與探索,覺得多了一點接納與自在。實踐篇的大魔王是請求的使用,以前的認知是要求別人是自私的行為,但在非暴力溝通用的是「請求」,有空間讓對方拒絕自己,也能接納被拒絕而失落的感受,讓彼此能有善意的繼續對話與達成協議,我認為這樣的請求真的好美好,無須羞愧,讓我們能坦承彼此的需要,這樣的關係是我夢寐以求。
 
課程結束,帶著被啟發的覺察,與有方法的表達善意,我明白還需要很多刻意的練習,才能熟練這套技巧,我已經開始練習,為了與家人更親密,與同事溝通得更好,期望與更美好的自己相遇。
謝謝梅慧老師與杜華心苑開立這麼精彩的課程,讓我知道我可以選擇友善的表達方式,讓彼此更容易連結與親密。
來發現自己的寶藏吧!
 
作者:佩儀
 
*本文已獲作者本人同意分享
arrow
arrow

    杜華心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